B-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美丽云南建设|普洱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8年为“优”—B体育-官方网站

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信息 > 公司新闻

美丽云南建设|普洱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8年为“优”

  7月24日,记者从“美丽云南建设”2025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普洱、西双版纳、大理、德宏专场发布会上获悉,普洱市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省对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4年为优,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8年为优,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96.15%,连续3年递增,排名全省第二。

  强化生态红线管控。普洱市在全省率先出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措施,严格生态保护红线内有限人为活动准入和管理,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把生态保护红线纳入优先管控单元,强化环境准入清单与空间管控单元联动,自分区管控发布以来累计审批2000余个项目,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

  强化生态安全屏障。久久为功推进国土绿化,2022年以来完成营造林134.04万亩,完成95个历史遗留矿山图斑3265.95亩生态修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8.23%。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22处,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总面积28.04万公顷。哀牢山站、澜沧江站入选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建成了野生亚洲象救助中心,建设“大象食堂”7000亩。

  强化生态风险防范。建立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与老挝和缅甸周边地区开展生物多样性、大气污染和森林防火联防联控,连续6年向老挝丰沙里省捐赠防治物资和开展技术培训,建成国家级林草外来入侵物种监测站2个,外来物种入侵得到有效防治。

  深入B-sport B体育官方网站打好蓝天保卫战。建立市县(区)联动、协同治理机制,采取“早启动、强统筹、抓重点、重督导、强应对”系统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2024年全市空气优良比率达99.1%,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污染天数减少80天。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在全省率先建立“一断面一方案一专班”机制,完成建成区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排查溯源和澜沧江干流70%入河排污口整治。2024年全市国省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97.1%,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思茅河水质自2022年脱劣以来保持在Ⅳ类。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2024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落地9.23万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化肥农药连续9年实现零增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在90%以上。

  深入抓好废弃物管理。“无废城市”建设完成40项建设指标、29个重点项目、14项体系建设任务。全市建成投运8个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达126.185万吨、处置量达81.627万吨,医疗废物日处置能力18吨,林产“三剩物”综合利用率达96%。

  以绿美城乡“增颜”。实施了城乡绿美行动,完成30个省级绿美乡(镇)、38个省级绿美村庄建设,建成绿美公路1000余公里,新建改造综合公园16个,建成口袋公园178个、绿美社区260个、绿美街区35个、绿美街道83条、绿道47.71公里,新增绿地面积154.55公顷,公园绿地面积940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65平方米/人。宁洱、西盟、镇沅、景谷、孟连、江城入选全省美丽县城。

  以环境整治“提质”。累计投入3.79亿元攻坚农村生活污水,统筹推进改厕、垃圾、畜禽粪便等村容村貌整治,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5.46%,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79.69%,91个非城关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68.13%,12686个自然村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8.67%。思茅老爪箐、宁洱那柯里、墨江曼海等一批和美乡村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诗意栖息地。

  以铁腕执法“治乱”。建立“1+8”工作机制认真配合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按照“1+3+10”思路完成整改方案编制,建立市级督办工作制度,历次中央、省环保督察及长江经济带反馈的203项问题已完成整改181项。

  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制定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等九大行动,将6家水泥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名录,宁洱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林业碳汇试点县,“宁碳惠”平台累计交易量超5300吨,云南盐业普洱制盐分公司成为我国盐行业首家、云南省首批通过“零碳工厂”认证企业。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全市电力装机规模达1040.23万千瓦,绿色能源装机100%。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企业335户,证书495张,认证产品887个,认证基地面积77.7万亩。孟连牛油果生产规模亚洲第一,景东露天高原蓝莓生产规模全省第一。创建4A级景区12家、旅游星级饭店22家、旅游等级民宿10家。

  持续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发布《普洱市生态产品目录清单》,462个产品入选,建成全省首个场景式普洱茶品质区块链追溯平台,启动“普洱景迈山茶”“澜沧邦崴茶”公共区域品牌建设,全市共有地理标志产品37件。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制定生态环境系统优化营商环境25条措施,建立重大项目环评要素保障、全过程环境管理机制,主动上门开展环评服务,2024年现场帮扶指导重大项目155个,审批备案项目环评521个。同时,推行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对纳入正面监管的26家企业做到无事不扰,指导帮助100余家企业修复信用。

  下一步,普洱市将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紧扣“改、统、治、护、谋、提”6字主线,聚焦工作重点任务攻坚,推动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努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云南实践普洱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