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全球水资源面临少与多双重挑战需多方携手共筑韧性水系统丨世界水日—B体育-官方网站

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信息 > 行业动态

全球水资源面临少与多双重挑战需多方携手共筑韧性水系统丨世界水日

  在蔚蓝星球的脉络中,“水”这一生命之源正面临着双重挑战——在总量上“变少”,在风险上“变多”。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记者自世界经济论坛获悉,其与麦肯锡公司近日联手发布《水资源的未来:动员多方利益相关者为增强韧性而行动》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揭示了上述发现。

  在这一背景下,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与科研机构等应携手,通过整体性水价值评估、创新融资机制及流域级合作等策略,构建韧性水系统,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应对水危机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水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资源之一。世界自然基金会2023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水资源和淡水生态系统的年度经济价值高达约58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60%。

  但随着消耗的增长,大多数国家的人均水资源量逐步下降——所谓“变少”不难理解。全球水经济委员会2024年10月发布的《水经济学:将水文循环视为全球共同利益》报告曾指出,这一年,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打破全球水循环平衡,一度引起广泛关注。

  报告指出,几十年来破坏性的土地利用和水资源管理不善,与气候危机影响叠加,造成全球近30亿人口和一半以上粮食生产,位于干旱或水资源总量不稳定地区。

  世界经济论坛食物和水倡议负责人、本次白皮书作者之一Tania Strauss告诉记者,到2030年,由于人B体育网页版 B体育官网入口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等影响,全球水资源需求预计将超过供应的40%,大多数流域存在淡水竞争,并将影响采矿业、农业、能源、制造业和城市发展。

  “未来,全球消费模式的变化、技术创新和降碳行动的水需求,都将加剧水资源竞争,预计所有行业都需要更多的水。”Tania Strauss表示。

  另一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尽管水资源正在减少,但气候变化带来的洪水灾害更加频繁和严重。白皮书显示,目前,全球有5亿人生活在比以往更加潮湿的地区,有7.09亿人面临降雨强度加大问题。

  另据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全球风险报告》披露,如今,90%以上的自然灾害与天气和水有关,水污染是其中一个主要的长期威胁。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微塑料和纳米塑料以及药品等有害物质已在淡水和海洋中广泛存在。

  与水相关的风险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并威胁未来几代人的福祉。白皮书警示,目前的趋势表明,如果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水危机将使全球一半以上的粮食生产面临风险,高收入国家GDP可能平均下降8%,低收入国家可能下降更多。

  危机之中仍存希望。“我们应重新审视水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寻求更加高效、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以保证高质量的水资源平等地惠及全人类。”Tania Strauss表示。

  据了解,加拿大生态学家霍林最先引入“韧性”一词,用于解释生态系统的稳定特征。此后,这一概念被应用于多种学科领域中。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洪涛告诉记者,一座具有韧性水系统的城市,能够在面对干旱、洪水、风暴潮、海平面上升等与水相关的压力和灾害时,有效应对并恢复,缓解冲击对城市的影响。

  在我国,城市韧性水系统被细化为清洁健康的供水系统、运行良好的排水系统、高效生态的污水处理系统、经济有效的防洪系统等内容。这些系统协同作用,不仅能够提升城市应对水资源危机的能力,也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开展整体性水价值评估。通过对水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进行全面评估,更精准地了解水资源的稀缺性和重要性,从而将水的价值纳入决策过程、水规划、定价和预算编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这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基础。

  此外,应开展目的导向型融资,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和使用适合的融资机制。这种融资方式强调灵活性和多样性,确保资金能够有效地用于不同阶段和类型的水资源项目,以支持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和韧性建设。

  同时,应建立持续的流域级伙伴关系,这是指在一定流域范围内,多方利益相关者长期合作,共同管理和保护水资源。这种伙伴关系强调跨部门、跨地区协作,能够确保水资源得到系统性保护。

  从更贴近实践的层面看,白皮书提倡实施“适B体育网页版 B体育官网入口应性水管理”。通过加强水资源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掌握水资源及其需求变化情况,提高水资源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等措施,更好地应对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和极端水事件等挑战。

  在我国,水资源韧性的构建近年来受到关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的智慧城市。

  赵洪涛表示,将韧性城市理念融入城市水环境治理成为关键思路。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我国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过90%,标志着我国水环境实现了根本性改善,但汛期污染问题依旧凸显。汛期时,水体水质常由Ⅲ类骤降至Ⅳ类、Ⅴ类乃至劣Ⅴ类,城市地区更为显著。

  “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尽管工业点源污染已得到有效控制,城市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日益完善,但管网错接混接、流量与流速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污染物在晴天时积存,雨天时随雨水冲刷而出。这种‘晴天藏污纳垢,雨天零存整取’的情况成为水质持续改善的一大挑战。”赵洪涛告诉记者。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高级工程师李爱花曾撰文指出,汛期应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4项措施,促进预报和调度深度耦合,对水库群汛期联合防洪、汛期水位优化设计、汛末联合蓄水、水资源优化配置等多个方面进行科学精准调度,使流域整体效益最大化。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不仅有助于缓解汛期污染问题,也为构建韧性水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撑。

  “没有哪个国家或组织能够独自应对这一挑战,因此,多利益相关方的合作至关重要。” Tania Strauss强调,推动协作性政策创新是一项重要举措,它旨在加强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科研机构等各方的沟通协作,共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可行的水资源管理政策。这是实现水资源韧性构建的重要保障。

  白皮书指出,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政府有责任确保水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可持续利用。同时,加大监管力度,打击非法取水、排污等行为,保护水资源免受污染和破坏。此外,应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国界的水资源管理问题。

  企业作为主要的水资源使用者和污水排放者,有责任采取节水措施、减少水资源浪费,避免水污染。同时,应积极参与水资源管理项目,通过技术创新和资金投入,为水资源韧性的构建贡献力量。

  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社区参与等方式提高公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科研机构则可以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